昨日,佛山市消委會發布《佛山市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超八成用戶每周充電3次以內,50.1%的電動汽車用戶需要5~10分鐘的車程到達最近的充電站。充電樁被占用問題突出,故障損壞問題普遍存在,車主們經常會遇到充電速度過慢的情況。
本次調查采取線上問卷調查、線下攔截調查、線下體驗式調查等三種調查方式,分別對小桔充電、星星充電、云快充、特來電TELD、開邁斯充電、南方電網、特斯拉超級充電站等七個品牌的充電樁進行了服務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3100份,覆蓋了佛山市五個區。
調查結果顯示,從每周充電頻率來看,83.0%的用戶充電頻率每周3次以內,14.1%的用戶每周充電4~6次,每周充電7次以上的用戶僅占3.0%。從用戶經常選擇的充電場所來看,70.7%的用戶選擇家附近的充電樁,56.1%的用戶選擇單位附近的充電樁,30.0%的用戶選擇便攜式充電樁,19.0%的用戶選擇超級充電站。
實地體驗調查中發現,充電場所車輛停放混亂,不僅有燃油車占用充電位而導致新能源汽車無法充電,還有部分新能源車在充電后不及時離開充電樁或停放占用充電樁卻不使用的情況,這些都浪費了充電資源,使得車主無法及時充電等。
故障損壞問題是最突出的痛點。充電設施維護不到位、解決故障不及時、品牌服務響應能力不足等問題普遍存在,很多充電樁存在“有樁無電”的現象。不少用戶反映,部分充電設備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故障和損壞,導致無法正常使用。
消費指引:
智慧導航,充電不再難
報告指出,電動汽車用戶應充分利用智能應用程序或充電網絡平臺,提前掌握周邊充電站的具體位置及充電樁的即時可用狀態,以實現充電效率的最大化和體驗的優化。
當消費者遇到權益受損時,首先冷靜保留相關證據,如APP相關截圖、照片等,再通過正規途徑向充電服務商家表達訴求,或向相關部門投訴,維護自身合法權利。
用戶的參與和評價是服務提升的關鍵力量。鼓勵每位用戶在充電后,通過各種渠道留下寶貴意見,幫助服務商持續改進,提供更優質的充電服務。
報告提醒,在使用充電設施時,用戶須恪守相關規定,愛護充電基礎設施,避免任何可能導致損害的行為,共同維護良好的充電環境。(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