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要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sheng)產(chan)要素創新(xin)性配置、產(chan)業深度轉型升級。
目前,這家新能源車企主打的智能網聯駕駛車型上半年銷量超過20萬輛,生產制造的(de)智(zhi)能(neng)化水(shui)平也(ye)在攀升。這(zhe)樣的(de)成績是當下(xia)中國(guo)新能(neng)源汽車產業發展的(de)一(yi)個(ge)縮影。
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首次突破50%大關,達到51.1%。
國(guo)家發展(zhan)改革委(wei)宏觀經(jing)濟研究(jiu)院 經(jing)濟研究(jiu)所(suo)副(fu)所(suo)長 吳薩:新能(neng)源(yuan)(yuan)車產(chan)業(ye)取得了非常大(da)的(de)發展成就,現在已(yi)經是(shi)世界連續九年新能(neng)源(yuan)(yuan)車產(chan)銷量(liang)第一大(da)國。我們的(de)新能(neng)源(yuan)(yuan)車2023年銷量(liang)超過900萬臺,在很多技(ji)術環節上(shang)也居于領先地位,已(yi)經形成了一個相對完(wan)整的(de)產(chan)業(ye)體(ti)系。
目前,重慶市共有整車企業19家,其中新能源車企16家,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超過1200家。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3大系統、12大總成、56個部件已實現全覆蓋和集群式發展。
汽車產業的優勢在重慶進一步壯大。
國家發(fa)展改(gai)革委宏(hong)觀經(jing)濟研(yan)究(jiu)院 經(jing)濟研(yan)究(jiu)所副(fu)所長 吳薩:不(bu)同的(de)地方(fang)在發(fa)展新(xin)質生產力(li)的(de)時候,基礎條件不(bu)同、要素稟賦(fu)不(bu)同、要完成的(de)主攻(gong)方(fang)向(xiang)(xiang)不(bu)同。每個(ge)地方(fang)要因地制(zhi)宜,制(zhi)定自(zi)己發(fa)展新(xin)質生產力(li)的(de)具體(ti)目標、方(fang)向(xiang)(xiang)和(he)相應(ying)的(de)一(yi)些機制(zhi)體(ti)制(zhi),這樣才能夠形成各(ge)美(mei)(mei)其美(mei)(mei)、共同發(fa)展、協(xie)調發(fa)展的(de)新(xin)質生產力(li)競相發(fa)展格局。
重慶能持續把汽車產業做強做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發揮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我國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制造業是重(zhong)慶的“家底(di)”。在中國汽車制造(zao)產業的版圖里,重(zhong)慶曾是一顆(ke)閃耀(yao)的明星。
重慶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 主任 王志杰:重慶抓住了當時燃油汽車,特別是合資品牌快速增長的發展機會,利用重慶在裝備制造領域的雄厚基礎和優勢,加大對優勢整車企業和技術含量較高的關鍵零部件企業的培育和招引力度,構建起了汽車產業集群。
不過,由于市場調整等方面的原因,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遭遇了多年來的首次下滑,重慶汽車產業也同樣遭遇下滑。面對市場情況的變化,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可以說是當時車企的唯一出路。彼時,新能源汽車成為發展的新賽道。重慶認識到,要想保持住自己的汽車產業優勢,必須緊跟發展的趨勢。
開辟新賽道并非一帆風順。重慶的一家車企,始創于20世紀80年代。他們從零部件到整車生產,再到新能源車制造,如今爆款新能源車型屢屢創下銷售新紀錄,企業也成長為重慶新能源汽車制造的支柱企業之一。盡管他們提前布局,8年前就轉換到了新能源車的賽道,但是一開始并不順利。
賽力斯汽車總裁 何利揚:面臨很大問題,基本上很難賣出去。一個是品牌,一個是技術當時也需要打磨。那時用戶的認知還缺乏,但是合作的產品差異性也不太明顯。
新產業常常伴隨著新問題,新賽道必然需要新規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特別強調,要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 潘教峰:新質生產力在開辟新領域、新賽道的過程當中,在早期階段,政府還是要多加支持。看準了方向,結合已有的優勢基礎,再加上積極引入新的技術,新的各種要素組合在一起,再進行政策加以支持,還是有條件能夠形成新的生長點。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正是得益于及時出臺的相關政策保駕護航。針對當時新能源車企的困境,國務院辦公廳就出臺《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首次系統建立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體系。隨后,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頂層設計、宏觀布局,加速鋪展開來。
重慶也審時度勢,進行相應的地方性制度供給,堅決(jue)支(zhi)持新(xin)(xin)能源(yuan)車企發展。從(cong)路網到充電樁等設(she)施(shi)建設(she),他們(men)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ce),使得(de)車企新(xin)(xin)能源(yuan)轉(zhuan)型之路得(de)以持續(xu)。
在政策的(de)(de)扶(fu)持(chi)下,重慶的(de)(de)新(xin)能(neng)源車企堅持(chi)了下來(lai),產銷兩端逐漸步入正軌(gui)。
近年來,智能化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為了再次跟好發展的趨勢,重慶意識到,新能源汽車產業必須繼續創新,鼓勵整車制造企業與數字企業進行跨界合作,實現智能化升級。2021年,這家車企正式與一家高科技企業合作,推出了智能網聯駕駛車型。不過剛開始的路也并非十分順利。
賽(sai)力斯汽車總裁(cai) 何利揚:其實當時我們(men)生產出來(lai)的第(di)一批(pi)車,大概賣了(le)不到一兩(liang)個月,我們(men)全部都停(ting)了(le)。可(ke)以把(ba)新的東西移(yi)植到車上,但(dan)是(shi)(shi)能(neng)不能(neng)變(bian)成一個高質量(liang)、量(liang)產的產品,其實不一定(ding)。迭(die)代以后,又發(fa)現一個新的問題(ti),有的時候銷(xiao)量(liang)起來(lai)了(le),但(dan)是(shi)(shi)供應鏈并沒有準備好。
為了補齊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條,重慶加速調整汽車產業結構。不僅發展純電動、插電式、增程式、氫燃料、換電式等多種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并且依托重慶本地產業基礎,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緊密合作,吸引聚集來了優質的高端制造配套商。
全球首臺、全球最大的兩板式智能壓鑄機設備有三四層樓高(gao),賽力斯最新車型(xing)上的許多(duo)核心零部(bu)件將由(you)它一體(ti)鑄造(zao)而成。一體(ti)鑄造(zao)的生產方(fang)式,不僅使得零部(bu)件的精度(du)更(geng)好、安全(quan)性更(geng)高(gao),更(geng)是大大提(ti)高(gao)了(le)壓鑄的效率(lv)。
除了集聚優質的制造供應,重慶看到,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先進材料制造等也(ye)都是自(zi)身的優(you)勢,他們決定依(yi)托(tuo)優(you)勢,通過打造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xi),來進一步推動新能(neng)(neng)源汽(qi)車智能(neng)(neng)化(hua)發展(zhan),并進行一系(xi)列制度安排。
重慶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 主任 王志杰:推動汽車產業從原來的“鏈條型”線性發展向“生態型”體系發展升級,全面構建整零協同、軟硬結合、場景牽引、數字賦能、自主創新、品牌提升的產業生態,推動品牌向上、產品向上、產業鏈向上。
在重慶另一家車企的全球創新研發中心,記者看到了全球首款量產可變型汽車,它可在轎(jiao)車和(he)皮卡之(zhi)間轉換形態,為(wei)用戶提供可自定義(yi)的體驗場(chang)景(jing)。
如今,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不斷升級,強度、廣度、深度、力度前所未有。重慶為了保持汽車產業優勢,正在圍繞產業共性的基礎技術和重點產業鏈條薄弱環節開展集中攻關,增強產業創新發展的技術支撐能力。
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突破體制機制藩籬、調整完善生產關系,將助力新質生產力在中華大地上加快成長。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看準了就堅定不移抓”。全面貫(guan)徹(che)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jing)神,因地制(zhi)宜(yi)發展(zhan)(zhan)新質生產力,必將(jiang)為推(tui)動高(gao)質量發展(zhan)(zhan)、推(tui)進中國(guo)式現代化(hua)注入強勁(jing)動力、開辟廣(guang)闊(kuo)前(qian)景(jing)。
(央視(shi)新聞(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