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援引國際汽車研究機構Rho Motion的最新數據報道稱,盡管面臨歐盟加征關稅等國際貿易壁壘,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在2月以76%的同比增長引領全球電動汽車消費熱潮。這一態勢與香港資本市場上中國電動汽車板塊的集體跳漲形成呼應。
Rho Motion12日發布的行業報告顯示,包含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動車型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在2月實現49%的同比增長,總銷量達120萬輛。中國市場的強勁表現成為主要驅動力,2月銷售額同比增長76%,2025年前兩個月同比增幅達35%。報告稱,這一數字受到中國春節假期的影響。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預計,3月汽車銷量將保持強勁,由于地方政府出臺多項促消費政策,消費者信心可能會進一步提升。
當下全球電動汽車市場正呈現分化態勢。路透社報道稱,歐洲電動汽車2月銷量同比增長19%,這是自歐盟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生效以來連續第二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德國在2025年前兩個月增長40%。2月北美電動汽車銷量較上年同期增長17%,但受美國政府新能源政策不確定的影響,一些機構已開始下調美國全年電動汽車銷售預期。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反補貼稅的影響顯現。路透社援引Rho Motion數據經理查爾斯·萊斯特的分析表示,隸屬于中國上汽集團的名爵汽車銷量在歐洲大幅下滑。與此同時,本田在華生產的電動車型出口受到歐盟關稅政策的影響,梅賽德斯—奔馳、特斯拉、雷諾也在波及范圍中。他同時表示,盡管受到關稅影響,比亞迪在歐洲市場仍取得進展,全球市場份額也在不斷增加。
《華爾街日報》關注到,11日港股午盤,蔚來、小鵬等中國新能源車企股價漲幅明顯。此前一天,特斯拉股價下跌15%,創下2020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報道稱,背后原因除近期銷售數據不及預期外,市場對馬斯克在美國政府中扮演的角色存在擔憂情緒。另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根據中方數據,特斯拉在華2月出貨量同比大跌49%。
英國《國際財經時報》分析認為,特斯拉對其自動駕駛功能的高昂定價現在面臨中國對手的強大壓力,中國車企正在挑戰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技術主導地位。(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