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中國汽車出口量持續跨越百萬量級的門檻,創造了諸多高光時刻。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已突破585.9萬輛,同比增長19.33%;2025年前五個月,中國汽車出口量已達249萬輛。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力量,正以強勁的勢頭加速全球化布局。尤其,在歐洲的五大核心市場(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以及西班牙),中國車企不斷刷新存在感。
在向世界級汽車品牌邁進的路上,所有的榮光總是伴隨著荊棘。在經受來自美國以及歐盟的報復性關稅之后,中國車企或將面臨新一輪的政策打壓。這與英國政府近日公布的一項針對電動汽車的補貼政策有關。這項政策的補貼總金額達6.5億英鎊,并且規定制造商必須持有經過驗證的科學碳目標,并且車輛裝配和電池生產地點產生的碳排放量必須低于某些閾值。符合標準的電動汽車,消費者在購車時最高可獲得3750英鎊的補貼。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政策將大多數中國制造的電動車排除在補貼范圍之外,具有明顯的針對性。英國交通部長莉蓮·格林伍德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今日》節目采訪時也表示:“我們不認為在中國組裝的任何汽車有資格獲得該計劃。”
有分析指出,通過政策保護制造的不公平競爭環境,可能倒逼當地車企壓縮成本而非創新,損害市場良性發展。新一輪政策歧視,折射出中國汽車出海越是艱難,越顯勇毅。然而,打破隔閡與壁壘絕非只靠乘風破浪的勇氣而已。
中國車企開拓英國市場,從無人知曉到贏得認可
相較于歐盟其他各國,英國沒有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因此成為中國品牌最大的目標市場。而中國車企此次所遭遇的新一輪打壓與其說是英國補貼政策的“精準排除”,不如說是中國品牌的影響力已然對本地市場形成了真正的威懾。
兩年前,當比亞迪、奇瑞等中國車企的新能源車初登歐洲時,其在英國的月銷量僅徘徊在幾十至百余臺。如今,他們有希望成為真正的顛覆者。憑借成熟的電池技術、頗具競爭力的價格以及不斷擴展的零售伙伴關系,中國汽車品牌在當地市場實現了快速增長。
其中,比亞迪、名爵、奇瑞和零跑的表現尤為突出。以比亞迪為例,今年6月,比亞迪在英國市場創下4583輛的銷量紀錄,同比激增557.5%,成為增速最快的汽車品牌。作為英國市場的先行者,名爵憑借成熟的品牌認知度穩居中國品牌銷量榜首。
另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前六個月,英國市場的純電動車銷量增長了34.6%,達到了22.48萬輛。與此同時,作為歐洲第二大汽車市場,英國在歐洲大型國家中的電動車普及率位居前列,超過了德國。在英國,最便宜的電動車是法國雷諾品牌旗下的Dacia Spring車型,售價為14995英鎊,官方續航里程為140英里。其次是雪鐵龍?-C3,起售價18305英鎊。
在英國售賣的中國電動車里,比亞迪的海豚沖浪版有望對其產生一定的沖擊,18650英鎊的起售價,配備了一些通常在更昂貴的車型上才有的功能,例如旋轉觸控屏以及帶智能巡航控制和自動緊急制動的輔助駕駛功能。
可以看到,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汽車品牌,正在通過領先的電動化技術、智能化配置和可靠的品質贏得英國消費者認可。然而,此次英國所出臺的帶有一定歧視性的補貼政策不僅剝奪了消費者的選擇權,還將迫使部分消費者購買續航更短、配置更低的歐洲車型。更不利于英國的電動化轉型。
放眼全球,我們還應該看到,中國汽車品牌令全球各個市場生畏的并不只是銷量的逆襲,更在于中國車企正在以標準制定者的姿態,用技術與生態,重塑全球產業邏輯。
中國車企出海披荊斬棘,困境中盡顯生存韌性
毫無疑問,中國車企的全球化之路已然勢不可擋。以比亞迪為例,作為一個全球現象,其新能源汽車足跡已遍布全球112個國家和地區,并成為多個市場的領軍品牌。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比亞迪海外銷量達47.21萬輛,創下了歷史新高。
然而,包括比亞迪在內的中國汽車品牌在海外市場的成功并非如想象中的一帆風順,他們走的實則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長征之路,從關稅壁壘、輿論偏見到歧視性補貼政策等等之類的挑戰總是接踵而至。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困境之中,中國汽車品牌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以及適應能力。
海外市場以“公平競爭”、“保護本土產業”、“國家安全”等名義設置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是當前中國電動車出海面臨的一大外部阻力。2023年歐洲一紙反補貼調查讓中國車企的歐洲擴張計劃雪上加霜,歐洲宣布對中國車企加征懲罰性關稅,名爵(38.1%)、比亞迪(27%)等車企首當其沖,此外還有10%的標準汽車進口關稅。不僅是歐洲,在南美比如巴西,政府也宣布階梯式上調新能源車的進口關稅,以保護本土產業。比亞迪此前在巴西開啟本地化制造的契機,與貿易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有很大的關系。
除此之外,中國制造的崛起近年來也引發了部分政客和輿論基于意識形態的警惕和打壓,這也為包括比亞迪在內的中國品牌的本地化運營和市場拓展制造了輿論障礙。例如,在比亞迪巴西卡瑪薩里工廠的建設過程中,受制于文化差異等因素影響,被部分別有用心人士放大利用,對企業在海外的建設和發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隨著工廠首車下線,比亞迪已經對巴西當地的就業以及經濟發展做出了承諾,工廠將為當地創造約2萬個直接和間接的就業崗位,并將積極融入巴西熱情包容的文化,注重工作生活平衡,讓企業更具多元活力。
再說回此次英國政府制定的電動車補貼政策,以推廣綠色出行為名,實則是針對中國汽車的貿易保護手段。通過設置不合理的價格門檻和碳排放壁壘,英國政府刻意將質量優異、銷量快速增長的中國品牌車型排除在外。據英國每日電訊報道,中國駐英大使館發言人對此表示,英國政府應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創造一個“非歧視性的投資環境”。同時,比亞迪在內的許多中國車企正在通過建立海外生產基地,構建起完善的全球供應鏈網絡應對貿易挑戰。任何挑戰都不會阻擋中國汽車品牌向世界級汽車品牌邁進的步伐。
最后
中國企業的出海之路絕非坦途,而是一場需要戰略定力、雄厚實力以及持續韌性的長征。市場隔閡、保護壁壘、政治風險,每一項挑戰都意味著巨大的投入和不確定性。不如說,正是通過直面挑戰,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車企才得以在國際市場上初步站穩腳跟,頻頻取得亮眼成績。未來,他們仍將積極推動技術創新與本地化布局,憑借高質量的產品和不斷沉淀的品牌影響力逐步贏得國際市場的認可。(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