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簽署了《通脹削減法案》。法案包括未來10年投入約4300億美元用于氣候和清潔能源以及醫療保健領域等內容。但法案部分條款涉及美國政府為本土電動車產業提供高額補貼,這立即引發了包括歐盟、日本和韓國在內的多個汽車制造業強國的不滿,認為這將對非美汽車制造商構成歧視。
11月,上述國家再次對美方發出抗議,正在比利時布魯塞爾開會的歐盟各國財長表示,美國無視歐盟對其《通脹削減法案》的擔憂,這使得歐盟可能采取相應的報復措施。日本政府則在提交給美國財政部的一份文件中對《通脹削減法案》中的稅收抵免政策提出了多項擔憂。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也就《通脹削減法案》中電動汽車補貼的規定,向美國財政部提交了意見書,并稱稅收抵免相關條款違反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貿易規則。
在《通脹削減法案》中,美國政府重新修訂了電動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購置補貼和稅收抵免政策。根據《通脹削減法案》相關條款規定,美國政府將向購買新電動車以及二手電動車的消費者分別提供7500美元、4000美元的稅收抵免,取消車企20萬輛補貼規模上限。
但前提是車輛最終組裝必須在美國本土,或是與美國簽署自貿協定的國家進行,且電動汽車使用的電池零部件和電池中的關鍵礦產必須有一定比例在北美生產和采購,才能得到相關的稅費抵免和補貼。在明年生效的規定中,電池中關鍵礦物的貨幣價值至少有40%需要來自美國或與美國有自貿協定的國家,到2027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80%。
近年來,全球汽車產業都在向電動化加速轉型,而美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步伐明顯落后。2020年,美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不足35萬輛,而同年,中國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達到124萬輛,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則為136萬輛。2021年,美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雖然實現了翻倍增長至63萬輛,但與此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實現近3倍增長,達到330萬輛;同時歐洲新能源汽車也增長至230萬輛。因此,拜登政府希望借助此次《通脹削減法案》,推動美國本土電動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
在法案的影響下,部分非美車企已經開始考慮重新布局產業鏈,在美國市場進行新的投資。本田汽車和韓國電池制造商LG新能源都考慮在美開設新的電池生產線,但這些企業也同時表示,要完全改變進口零件的來源,就需要調整企業在全球產業中的布局,這是不現實的。當前,經濟高度全球化,各國產業鏈彼此分工,各有優勢。
在全球范圍內多元化地進行原材料采購,可以把生產制造和銷售的價格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圍內,而企業的產能遷移和產業鏈的逆勢搬遷則會產生不少新問題。盡管能夠獲得美國政府的一定補貼,但人力成本和原料成本大幅增加的問題難以解決,這將會極大地壓縮企業的盈利空間。此外,非美新能源車企還擔心在美國投產時,可能會面臨技術外流的風險。
有分析認為,《通脹削減法案》中的相關措施以整車北美當地組裝等條件作為提供補貼的前提,已對其他進口同類產品構成歧視,涉嫌違反世貿組織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等原則。
因此,《通脹削減法案》也引發了一些世貿組織成員的不滿。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勒梅爾11月7日表示,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將會損害歐洲與美國雙方企業的公平競爭環境。歐盟委員會分管內部市場的委員蒂埃里·布雷東對勒梅爾的看法表示贊同。此外,他還表示,美國的行為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如果美國不考慮其歐洲伙伴國的想法,歐盟將采取“報復措施”,并把爭端帶到世貿組織尋求解決。
在此之前,日本和韓國也在本月表達了對于美國政府電動汽車補貼的抗議。11月5日,日本政府在提交給美國財政部的一份文件中,對《通脹削減法案》中的稅收抵免政策提出了多項擔憂。日本政府稱,獲得稅收優惠所要求的資格與日美合作建立彈性供應鏈的政策不一致。日本政府警告稱,《通脹削減法案》中新的電動汽車稅收優惠政策最終可能會阻止日本人在美國進一步投資,并打擊這個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就業。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也就《通脹削減法案》中電動汽車補貼的規定,向美國財政部提交了意見書。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李昌洋表示,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稅收抵免相關條件將對韓國等其他國家的新能源車企產生負面影響,并可能違反自由貿易協定和世貿組織規定,韓國將在必要時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