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乘聯會發文指出,繼歐盟委員會主席9月13日宣布將展開反補貼調查后,歐盟委員會上周星期三(10月4日)發布公告,稱其決定正式對進口自中國的純電動載人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公告稱,委員會收集的證據表明,中國汽車產業從補貼中受益,這卻嚴重損害了歐盟工業。
中國新能源補貼在2022年底已經完全退出,而且為了公平競爭,國家要求地方在2018年底開始就不能給新能源車補貼,規范市場秩序。隨后國家補貼有序退出,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強大。歐方發起此次反補貼調查僅依據對所謂補貼項目和損害威脅的主觀臆斷,缺乏充足證據支持,不符合世貿組織相關規則。
乘聯會表示,堅決反對歐盟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評價,不是因為獲得了巨額的國家補貼,是因為充分市場競爭下的中國產業鏈競爭力強。但這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強大后的必然伴生現象,強大了才有人關注,有人感覺不舒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調查是法國等早有提議,慕尼黑車展后才發動調查,應該并不突然。歐盟對中國的反補貼調查存在明顯的雙重標準,實質是對中國技術崛起的一種阻礙和遏制,違反了世貿組織的公平性規則。歐盟應客觀看待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而不是隨意動用單邊經貿工具來阻止中國電動汽車產品在歐發展或提高企業經營成本。我們應該積極應對,有理有據有節地應對調查,力爭最好的結果。同時我們車企應該加速全球化布局,實現自主崛起的產業強國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