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新能源汽車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近年來,北海市積極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不斷增加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保有量,努力提高公共充電設施建設改造覆蓋率,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目前,北海市新能源汽車總保有量逾20500輛,其中今年新增5920余輛;2021年至今,北海市共建設新能源專用停車位2568個,增長率為194.4%,其中今年全市新增充電樁1364個,已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目標任務。
縣區新能源基礎設施相對完善
“現在,合浦縣城公共充電樁增加了不少,還配備了專用停車位,在小區、單位都可以充電,相比以前方便了許多。”車主小羅告訴記者。近日,記者來到合浦縣還珠廣場、廉州廣場等地,發現廣場周邊都設置了新能源車輛充電樁,一輛輛新能源車輛正在充電。
小羅表示,現在她基本每天都開新能源汽車上班,兩三天需要充一次電,每次充上5個小時。以前開車去遠一些的地方,她總是擔心充電的問題,現在開車出門省心多了。
“目前,合浦縣的新能源車輛保有量在5000輛左右,已建設了220多個公共充電樁,主要集中在城區機關單位、廣場、居民小區、動車站等處。”合浦縣發展和改革局工作人員介紹道。
記者從北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目前,北海市新能源車輛及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集中在海城區、銀海區及合浦縣城,在城區的許多路段都設置了公共充電樁,為廣大新能源車輛充電提供便利,各項配套設施建設和網絡覆蓋工作正在持續推進中。
農村地區窘況亟待解決
如今,市區、縣區的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正在逐步完善,那么北海市農村地區新能源設施建設的推進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近日,記者在各縣區走訪時了解到,大部分鄉鎮在新能源設施建設方面面臨窘境,不僅新能源車輛以及公共充電樁的數量較少,還存在已安裝的充電樁因電容問題無法接電而不能使用的情況,對新能源設施建設推進造成一定的影響。
“現在鐵山港區開新能源汽車的主要是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和企業上班族。”鐵山港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小陳告訴記者,“目前,鐵山港區及鄉鎮政府、部分企業設置有公共充電樁,而農村大多是自建房,群眾大都選擇在家里進行充電。”
窘境如何破解?
新能源車輛數量與公共充電樁建設是相互影響的,如今市區的新能源設施建設正在快速推進中,那么部分縣區及農村地區的窘境該如何破解呢?
近年來,北海市為了推廣新能源汽車,以及解決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和規劃,如《北海市落實廣西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方案》《北海市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實施方案》等,對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進行了統籌部署。
記者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了解到,根據工作方案,各縣區、相關部門可適度超前開展轄區范圍內公共充電網絡規劃,將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建設目標落實到鄉鎮、村屯,更好滿足農村地區人民群眾購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車需要,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接下來,北海市各縣區將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加強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行業在政策規劃、標準法規等方面的統籌,抓緊抓實抓細規劃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項工作。
“合浦縣開始制定五年規劃,將在各鄉鎮集鎮、交通樞紐、旅游景點、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加油站、學校、醫院等區域充分布點,持續推動‘綠色小區’建設,持續推進電網改造升級,大力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長。”合浦縣改革和發展局的工作人員介紹。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北海市各縣區將進一步推進鄉鎮政府單位、商業廣場、學校、老舊小區等新能源汽車的配套電網建設,加快完善鄉鎮、老舊小區的新能源基礎設施。同時,對鄉鎮各村(社區)開展全面調研,推動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入鄉鎮、進小區,重點對居住率高的物業小區及便民市場周邊、村(社區)等公共區域落實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安裝,進一步增強群眾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欲望。同時,健全充電基礎設施網絡,確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續”,為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地區的推廣使用營造良好環境,更好滿足群眾生產生活需求。
據了解,我市各縣區、各相關部門將持續加大力度推進充電設施的規劃布局,做好充電設施建設規劃及新能源汽車專用停車位規劃與管理,完善新能源車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大力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推廣工作,引導農村地區居民綠色出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