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新能源汽車事故報告的補充通知》。要求新能源汽車企業應在事故發生后12小時內報告事故基本信息;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社會影響的,應在事故發生后6小時內報告。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9年第13號國家標準公告,批準發布《中國汽車行駛工況第1部分:輕型汽車》(GB/T 38146.1-2019)、《中國汽車行駛工況第2部分:重型商用車輛》(GB/T 38146.2-2019)。
工信部發布《關于加快支持工業半導體芯片技術研發及產業化自主發展的提案》答復函,稱將根據產業發展形勢,調整完善政策實施細則,更好支持產業發展;鼓勵我國企業引進國外專家團隊,促進我國工業半導體材料、芯片、器件及IGBT模塊產業能力提升等。
工信部官網公示了第324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能源汽車產品共計有104家企業、87個品牌、193個產品。
工信部主導起草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該規劃正在廣泛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19年10月18日。
工信部公示2017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終審情況,核定推廣新能源汽車數量為208226輛,應清算補助資金約為為226.2億元,本次實際撥付補助資金約172.6億元(部分扣減50%已預撥補助資金)。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優化汽車外資政策,保障內外資汽車制造企業生產的新能源汽車享受同等市場準入待遇。修訂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允許外資在華投資的整車企業間轉讓積分。
財政部在回復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關于氫燃料電池汽車補貼的“兩會”提案時指出:在政策設計上,應當按照既定政策完成補貼退出。
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共有城市公共汽電車67萬輛,新能源公交車突破34萬輛,占比達51%,位居全球第一。
北京發布《關于指定順義區自動駕駛車輛測試道路的通告》,指定了26條自動駕駛車輛測試道路。
鄭州交通運輸局發布新政,要求2019年10月1日起,鄭州市區新增網約車和更新巡游出租汽車停止使用燃油、燃氣等其他類型車輛,必須使用行業官方網站公示的新能源純電動車輛。
重慶市經信委發出的兩份公示顯示,3家新能源車企的12款新能源產品,以及16家充電運營企業或將在不久的將來投入運營當中。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 等發布《深圳市純電動泥頭車推廣使用實施方案》的通知。爭取到2019年底,深圳投入營運的純電動泥頭車保有量達到3000輛。
成都發布《成都市支持氫能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及推廣應用若干政策》,制定五大舉措力促氫能暨新能源汽車發展,包括獎勵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對燃料電池汽車給予購置補貼等,最高給予1000萬獎勵。
今年1-8月,河北省共推廣新能源汽車30469輛,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標。截至目前,河北省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超12萬輛,居全國第11位。
中德兩國簽署了《關于在創新驅動技術和相關基礎設施領域繼續開展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雙方將繼續積極促進純電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小鵬汽車和威馬汽車以300億元人民幣的估值排在第57位,位列新能源汽車估值榜首。
一汽集團發布公告,稱已與中興通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5G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能制造、智慧園區、法務和規定等業務領域展開合作。
一汽奔騰即將基于FMA、FME兩大平臺推出“B、E、S、T”四大車系,構筑完善的產品矩陣,其中首款FME純電平臺打造的新車將于2020年北京車展正式發布。
廣汽豐田官網發布了“第四線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前公示版”文件,報告顯示,為滿足新能源車產能,新項目可滿足20萬輛/年的產能,計劃2022年建成投產。此外,報告還提及了三款廣汽豐田的純電動車型。
廣汽蔚來首款SUV車型正式開啟“盲訂”。該車將于今年年底正式發布,2020年上半年開始交付。
上汽集團乘用車寧德基地正式竣工投產。該基地擁有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的混線生產能力,目前以新能源車型生產為主,規劃年產能24萬輛。
北汽集團與京東集團在京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圍繞汽車和出行相關的豐富場景,在全域數字化、京東云、車聯網、智能供應鏈、金融服務以及采購合作等方面構建全面、深入的戰略合作。
上海特斯拉工廠計劃于10月14日開始全面投產,并計劃于年底實現每周3000臺車的產量。
吉利汽車官微稱,正和沃爾沃探討合并旗下發動機業務的可能性,以加強研發生產先進動力總成及混合動力系統,加速全面電動化進程。同時吉利集團與濰柴動力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推動甲醇商用車市場化和產業化達成合作。
恒大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究總院正式落戶上海松江。預計首期集聚3000人規模的高級研發及管理團隊。恒大新能源汽車集團與來自德國、意大利、美國等國家的15位世界頂級汽車造型設計大師,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為“恒馳”全系列車型提供造型設計。
小康股份發布公告,擬發行股份購買東風汽車集團持有的東風小康公司50%股份。收購完成后,東風小康將成為小康股份的全資子公司。
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三季度報,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66.86億元,同比下降19.52%;凈虧損26.33億元,去年同期盈利1.34億元,同比下滑2064.56%。
蘭州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被寧波中級法院進行司法拍賣,拍賣信息顯示起拍時間為11月24日,起拍價為13808萬元。
全國61家君馬汽車經銷商再次集結浙江眾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就退網事宜再次展開協商。
蔚來汽車股價創歷史新低,跌幅超15%,報收1.32美元。“1美元退市”的紅燈已悄然亮起。
哪吒汽車與清陶科技達成全面深度合作,共同推進固態電池的研發與應用,加快商業化落地。
理想汽車宣布,將直接向首批用戶交付理想ONE 2020款車型。
威馬首席技術官閆楓表示,2020年,威馬汽車將發布下一代芯片平臺,擁有10倍于目前的算力水平。
拜騰南京工廠下線了首輛“工裝件”M-Byte,并開始生產同一批試裝車。拜騰創始人戴雷表示,已經在全球收到了超過5萬個訂單,將于10月份開始預生產,明年年中開始量產交付。
野馬汽車正式對外發布了新能源全新LOGO——星芒,標志著新野馬開啟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星”布局。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未來華為將基于5G技術打造毫米波雷達,同時研發激光雷達,以解決其當前智能汽車的成本問題和性能問題。
比克動力電池與杭州杰能動力、眾泰新能源汽車的買賣合同糾紛一審裁定公布。比克回應稱,撤訴是基于雙方和解協議及付款承諾。但對方未履約,已再次起訴。
寧德時代位于德國的電池工廠破土動工,該工廠面積為23公頃,生產電芯及模組產品等,預計2022年可實現14GWh電池產能。
國軒高科發布公告稱,其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申請已經獲得中國證監會審核通過,募集的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8.5億元。
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的科創板IPO申請正式獲得上交所受理;這是第一家申報科創板的動力電池企業。
湖北武漢國家電網首家“光儲充”電動汽車充電站正式投入運營。
法拉第未來(FF)新任首席執行官畢福康(Breitfeld)計劃在明年第一季度之前籌集約8.5億美元的資金。此前,FF創始人賈躍亭宣布辭去原CEO職務,出任首席產品和用戶官,任命畢福康為全球CEO。
日產汽車聯合CSIRO(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Delta Electronics公司在澳大利亞開放了三座依靠太陽能供電的試驗性電動汽車充電站。
福特汽車宣布將在北美和歐洲擴大充電網絡布局。福特將與美國充電供應商Greenlots及Electrify America合作,為用戶提供全美超過1.2萬個公共充電站,并可在兩年內免費享受充電服務。
豐田表示,豐田的燃料電池堆成本降低了一半。豐田的燃料電池汽車全球產量有望增長到明年的3萬輛,預計在2025年將產能提高至20萬輛。豐田第二代氫燃料電池車Marai將于2020年末在美國銷售。
本田有高管表示,本田將在歐洲只銷售純電動和混合動力車型的計劃提前三年,當前的目標為2022年。同時本田宣布將停止開發新的柴油發動機,并將于2021年前在歐洲市場停止柴油車銷售,把資源集中到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等新能源產品上。
沃爾沃官方發布了純電動XC40的車身框架與電驅系統架構圖,新車采用了前后雙電機,具備四驅能力,同時計劃在2019-2021年之間推出五款純電動汽車,其目標是到2025年底共售出100萬輛電動汽車。
現代汽車稱,2025年前,將投資4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446億元)發展未來汽車技術,包括加強自動駕駛技術開發。
雷諾汽車高級副總裁吉爾斯?諾曼德對外表示,到2025年,雷諾旗下電動汽車可能會使用鈷含量為零的固態電池。近日雷諾還推出了兩款帶有氫燃料增程器的純電動商用車,分別在今年年底和明年上市。
寶馬基于1系打造的入門級純電動車正在計劃中,新車最早有望于2021年亮相,新車或將命名為“i1”。寶馬集團將改變其電動汽車原材料采購戰略。在鋰和鈷等重要材料的采購中,中間商將會從供應鏈中消失。
特斯拉第3季度銷量達到9.7萬輛,其中包括7.96萬輛Model 3,1.74萬輛Model X和Model S,沒有達成10萬輛的季度銷售目標。前3季度,特斯拉累計銷量達到25.52萬輛,超過去年全年總銷量。
特斯拉公布新專利:液冷充電連接器。這款連接器與Supercharger充電站內所用的充電連接設備類似,能夠連接功率更大的直流快速充電器,且能快速散盡熱量。
菲亞特克萊斯勒表示,其將在位于意大利都靈的米拉菲奧力工廠建造一座新電池組裝廠,此項目初期投資為5000萬歐元,建設工作將于明年初期啟動。
雷克薩斯宣布,計劃在2019年11月推出首款純電動車型,并加快HEV、PHEV、EV以及燃料電池車型開發。
中國香港科技大學領導的跨大學研究中,成功研發出一種環保型可充電液體燃料,該燃料可在幾分鐘內為電動汽車充滿電。
2019 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 John B. Goodenough, M. Stanley Whittingham, 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電池領域的貢獻。
LG化學正在推動與通用汽車成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合資企業,除此之外,通用汽車還計劃在美國組建一個新的電池工廠。
三星SDI對外宣布,計劃投入3900億匈牙利福林,用于擴建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市郊的電動車電池工廠,廠建成后年產能將滿足5萬輛電動車的電池需求。
汽車天窗制造商偉巴斯特在德國的希靈工廠啟動動力電池總成生產,從2020年開始,該工廠還將制造自主開發的商用車電池系統。
博世推出了一項新型半導體技術,這類微型芯片能夠令電池電路在不足1秒內斷電,防止車內人員觸電以及防止車輛發生爆炸。
馬勒推出高性能牽引電機,工作電壓范圍從48V到800V,可應用于弱混、強混車輛、增程式車輛、純電動車、燃料電池車輛以及兩輪車。
英國一家科技公司Powerhouse Energy研發出一種可以將塑料垃圾轉化為燃料的技術。他們希望利用不可回收垃圾,為氫動力汽車提供動力。
英國公司戴森已經取消了一個電動汽車制造項目。該公司的工程師已經開發出一種“神奇的電動汽車”,但這種汽車不會上路,因其不具備“商業可行性”,
西班牙石油天然氣企業repsol推出了最大充電功率達400kw的充電樁,其充電功率超越了瑞士電力巨頭abb生產的350kw充電樁,以及特斯拉第三代超充系統(250kw)。
德國政府考慮推動氫能汽車的研發,而大眾汽車CEO迪斯則認為氫能汽車“沒未來”。迪斯表示,氫電池成本高昂,并不比純電汽車更環保,還會拉升造車成本。
美國純電動汽車9月份整體銷量下滑19.5%。9月份,美國市場上共售出約2.7萬臺純電動汽車,其中特斯拉2.2萬臺,占比在81%,但同比下滑了27%。
印度汽車制造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印度汽車市場連續10個月銷量下滑,其8月份的乘用車銷量同比暴跌41%,僅為11.5萬輛。
丹麥在歐盟環境部長會議上呼吁歐盟各國,在2030年統一發布淘汰柴油和汽油車的法規政策,并禁止銷售,以此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
韓國政府公布計劃,未來10年將投入60萬億韓元(約500億美元),用于加速開發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及飛行汽車,以幫助提振經濟。韓政府將花費2.2萬億韓元,為上述產品的基礎設施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