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聯合發布通知,2022年保持現行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技術指標體系框架及門檻要求不變;非公共領域補貼標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公共領域補貼退坡20%。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多部門聯合印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對于指導“十四五”時期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工信部等三部門調整享受車船稅優惠的節能、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純電動續駛里程應滿足有條件的等效全電里程不低于43公里;電量消耗模式試驗的電能消耗量應小于電能消耗量目標值的135%。
工信部等八部門印發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完善管理制度,強化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
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準入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新清單刪除了外資在華投資汽車產業的股比和合資企業數量兩大限制。
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方案明確,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車輛購買限制;加強充換電、新型儲能、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推進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能量互動試點示范。
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聯合印發《加快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引導充電業務運營商、新能源汽車企業在大型村鎮、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旅游景區、公共停車場等區域建設充換電站。
《國家發展改革委 商務部關于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明確,支持深圳統一布局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
國務院印發《“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提到,2025年新能源新車銷量達到新車總銷售的20%左右。新建和既有停車場要配備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或預留充電設施安裝條件。
北京市住建委發布《關于做好住宅區電動車充電樁安裝及后期秩序維護工作的意見》明確,擁有產權車位或具有一年以上長期車位租賃使用權的業主可提出報裝申請,符合安裝條件的社區,物業應當積極支持和配合充電設施建設安裝工作。
廣西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廣西新能源汽車新車產銷量超100萬輛/年,占汽車新車產銷總量30%左右。同時《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三年行動財政補貼實施細則的通知》。通知對于充電設施、換電站、蓄電池回收補貼及標準做出詳細介紹。
昆明市下達了2021年度二、三季度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市級建設補貼專項資金3481.275萬元。
廣州市發改委印發“十四五”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能超200萬輛,進入全國城市前三;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50%。
上海市市長龔正表示,上海目標是“十四五”末期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要超120萬輛,產值要突破3500億元。
《溫州市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及推廣應用若干政策措施》。溫州在產業鏈培育發展、推廣應用、充電設施建設、其他推廣舉措等四個部分制定了共25條政策。
國家第二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評審工作已完成,由鄭州市牽頭的河南城市群以及由河北張家口牽頭的河北城市群近期獲批,全國“3+2”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格局加速推進。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印發關于《深圳市交通運輸專項資金綠色交通建設領域港航部分資助資金實施細則》的通知,明確資助資金支持深圳市內購置使用電動堆高機和深圳港內使用清潔能源動力拖車。
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要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編制汽車產業綠色發展路線圖,盡早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購稅優惠延續等支持政策,完善積分管理要求,穩定市場預期。
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784萬輛,占汽車總量的2.60%。
中汽協會統計,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首次超2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31萬輛,同比增長3倍。
中汽協發布《2022年度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申報通知》,3月10日截止。2021年,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共完成106.8萬輛,同比增169.2%,高于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增速約10%。
市場監管總局持續關注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已建立新能源汽車事故報告制度,目前累計召回新能源汽車229次,涉及198萬輛。
2021年中國燃料電池汽車交強險上牌銷量為1894輛,同比增27%。按中汽協口徑數據,2021年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777輛和1586輛,同比分別增長48%和35%。
ChaoJi標準體系已經全部立項完成。ChaoJi標準體系包含《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 第1部分:通用要求》、 《電動汽車大功率非車載充電機技術規范》等5項標準。
吉利官方宣布,旗下品牌極氪將為Waymo One無人駕駛車隊提供專屬車輛,并在美國投入商業化運營。預計2025年極氪旗下整體海外出口達10萬輛。根據規劃,到2025年,極氪汽車將推出7款車型。
吉利官方表示,全新換電出行品牌的首款智能換電轎車楓葉60S將于2022年2月正式上市。該車具備“可充可換”能力,可為用戶提供30min直流快速充電模式和60s極速無感換電模式。
吉利汽車公告,與力帆科技以50:50股比設立的合資公司重慶睿藍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冊登記手續。
比亞迪與戴姆勒簽署了關于調整其合資公司騰勢新能源汽車架構的股權轉讓協議,比亞迪和戴姆勒將分別持有騰勢90%和10%的股份。騰勢預計兩年內在中國推出3款新車。騰勢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5000萬元,由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100%控股。
長安新能源汽車在B輪融資簽約儀式上宣布已完成49.77億元人民幣融資。除長安汽車增資13.6億元,南方資產增資7.1億元外,引入交銀博裕一號等投資者。
五菱汽車官方表示,包括宏光MINIEV、五菱NanoEV、KiWi EV等在內GSEV系列車型累計銷量破75萬。
江鈴汽車與福特汽車共同出資設立的江鈴福特汽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持股比例分別為51%和49%,新合資公司注冊資本2億元人民幣。
東風本田汽車稱將建立新的電動汽車工廠,目標是在2024年于武漢開始新工廠運營,年產12萬輛。
北京理想汽車新建年產10萬臺純電動乘用車智能制造工廠項目已經啟動。預計將于2023年正式建成投產。
蔚小理公布銷量數據:小鵬汽車2021年累計交付98155輛,同比增263%。理想汽車2021年累計交付90491輛汽車,同比增177.4%。蔚來汽車2021年累計交付91429輛,同比增109.1%。
百度和集度共同宣布,首款量產車型預計于2023年上市,將成為可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的汽車機器人。集度汽車機器人品牌標志“Pixel—J"正式誕生。集度宣布已完成近4億美元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百度和戰略合作伙伴吉利共同增持。
立訊精密公告,公司擬與奇瑞新能源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制造。
能鏈NewLink宣布獲得華潤資本投資。加上此前國際綠色基金山東綠色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能鏈已累計完成數億美元的E輪融資。
團車網表示,計劃在三年內推出兩款電動汽車,新業務的第一個里程碑是銷售10萬輛汽車。
寧德時代發布換電品牌EVOGO,該品牌將在十座城市展開首批試點。寧德時代為實現共享換電,專門推出“巧克力換電塊”。另外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在貴陽市簽署合作建設換電網絡協議。
蜂巢能源上饒基地二期20GWh動力電池項目在上饒市經開區正式開工建設。
遠景動力電池制造基地二期項目在江陰臨港開發區開工。此次項目規劃產能超15GWh,預計于2023年建成投產。
力神電池滁州基地項目開工儀式。該項目規劃年產36GWh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總投資約152億元。一期16GWh項目,力爭年內建成,明年上半年投產。
奧迪官方表示,總投資300億的奧迪PPE高端電動汽車工廠項目計劃于2月18日在長春開工,2024年12月竣工,該工廠將生產3款車型,工廠總產能15萬輛/年 。
雷諾、日產和三菱在未來五年內將額外投資230億歐元用于電氣化,2030年前生產35款電動汽車。三家公司目標在2026年將其90個車型中的通用平臺使用率從現在的60%提高到80%。雷諾首席執行官Luca de Meo表示:“到2030年,雷諾在歐洲銷售的車將100%是電動汽車。”
賓利公布全新Five-in-Five計劃,從2025年開始五年內推出五款全新純電動車,到2030年實現碳中和。
2022年,寶馬將在中國市場呈現7款新能源產品:包括5款純電動車型,創新 BMW iX、創新BMW i4、BMW iX3、純電動BMW 3系、一款純電旗艦,以及2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Mary Barra表示,該公司計劃在2025年左右推出一款面向私人消費者的自動駕駛汽車。通用汽車宣布將在密歇根州的四座工廠投資70多億美元,大幅提高電池和電動卡車的制造能力。
克萊斯勒表示,公司計劃在2028年前轉向純電動陣容,并計劃在2025年前推出第一款電動車。
沃爾沃汽車和電池制造商Northvolt 發布聲明稱,兩家公司將在瑞典西部哥德堡聯合建立電池制造廠,2023年開建,預計2025年投產,預計每年可為50萬輛汽車提供電池。
特斯拉2021年累計交付93.6萬輛汽車,同比增87%。截至目前,特斯拉在中國大陸已建設開放超過1000座超級充電站、超過8000個超級充電樁,并配有700余座目的地充電站和1800余個目的地充電樁,覆蓋全國60個以上城市及地區。
LG化學宣布將新建車載電池材料的正極材料工廠。投資額5000億韓元,年產能6萬噸,可供50萬輛純電動汽車使用。
索尼首席執行官吉田憲一郎宣布成立索尼移動公司,致力于將索尼的電動汽車商業化。
松下計劃在日本投資約7億美元建造電池廠。此外,松下最早將于2023年起為特斯拉生產4680原型電池。
泰國石油管理局(PTT)宣布,與富士康成立新合資企業,2024年開始在泰國生產電動汽車。
2021年,挪威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48%,占挪威新車總銷量的65%。
DIGITIMES Research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增長101%至631萬輛。預計2022年和2023年歐洲可能會出現30多種新的電動汽車車型,到2026年美國市場將有100多種電動汽車車型。
SNE Research發布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行榜顯示,寧德時代2021年全球裝機量達到96.7GWh,市場占有率32.6%,位列全球第一。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五名分別為:寧德時代、LG新能源、松下、比亞迪、SK On。
拜登宣布充電樁企業Tritium在美建廠,稱“美國制造業卷土重來”,并首次承認特斯拉為美國最大電動汽車制造商。拜登政府推出了一項計劃,將在五年內向各州撥款近50億美元建造數千座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這也是1萬億美元基礎設施法案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