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充電樁作為電動汽車的重要補給站,其收費問題一直受到廣大車主的關注。此前有媒體報道,因收取“超時占用費”每小時最高達384元,某新能源車企曾一度備受爭議。近期,有關“新能源車充電樁是充電刺客”的言論,更是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充電價格不等于電費
注意到,隨手打開幾個充電運營商的小程序,充電收費說明大致相同。充電價格主要由電費和服務費兩部分組成。其中,電費是根據國家電網實時電價進行調整的,而服務費則是由充電樁運營商根據市場情況和運營成本自主定價的。充電時段不同,服務費和電費各有高低。大多數運營商標注的充電價格,是電費和服務費相加之后的總額,車主在充電前可以通過充電樁上的顯示屏或手機APP查看到具體的收費標準。
圍繞充電服務費等問題,以車主身份咨詢了某充電樁運營商,客服工作人員解釋說,收取服務費主要是為了維持充電站的正常運營,站點建設以及維護充電設備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
高額“占位費”怎么來的
目前在濟南,多數充電樁運營商并沒有設置專門的占位費。發現,為了避免充電樁被長時間占用而不進行充電,一些運營商會采取收取停車費的方式來提醒車主駛離。有的充電站在車輛充電完成后,會給予車主免費的半小時停車時間;超過半小時后,則開始按照小時收取一定的停車費,每小時2元至4元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車企自營品牌充電站已經開始收取“占位費”。據特斯拉官網介紹,車主在充滿電后5分鐘內未騰出車位,可能會被收取超時占位費。當空閑樁數量少于50%時,充電樁占用費為3.2元/分鐘;充電樁利用率若達100%,超時占位費為6.4元/分鐘。小鵬和極氪車主在非充電狀態下累計占用充電位超過30分鐘,之后將按每分鐘1元的標準收取超時占位費。
但是,若不注意充電站是否有封頂政策,容易導致高額占位費的產生。多位車主表示,他們在充電前都會仔細查看收費標準,并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充電方式和時間。一位正在充電的車主表示:“我覺得這樣的規定是合理的,畢竟充電樁是公共資源,不能被個別車主長時間占用。”該車主還呼吁,車主們應該在充電完成后及時駛離,以方便其他車主能夠及時使用充電樁。
不過也有車主反映,部分app關于充電占位費規則的展示不夠直觀,需要點開停車收費細則才能看到,另外灰色的小字體也容易被忽略。車主們建議,充電App或小程序應在充電快結束時或結束后,給車主手機發送多種形式的強提醒。
一樁多碼需警惕
在走訪中還發現,部分充電樁上存在著多個二維碼,這些二維碼分別對應著不同的充電運營商或支付方式,當車主掃描不同的二維碼進行充電時,有可能會得到不同的價格信息。
“我之前就遇到過這種情況,同一個充電樁上有兩個二維碼,一個價格高一個價格低。幸好我當時多留意了一下,選擇了價格低的那個。”一位車主講述了他的經歷。
隨后,掃描同一充電樁上的三個二維碼發現,不同運營商每度電的充電價格各不相同,最高價差可達0.5元。此前在導航上搜索此充電站時,只看到兩家運營商的價格,另外一家相對較高的運營商價格并未展示出來。
據了解,從今年7月開始,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單月零售滲透率已經連續三個月超過50%,充電樁行業隨之迎來井噴式發展。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樁已經超過300萬臺,私人充電樁超過700萬臺。如此看來,充電樁“價格背刺”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消費糾紛,更是一個關乎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的重大課題。(海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