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lai),
嶗山(shan)區快速推進充(chong)電設(she)施建設(she),
連續兩年將電動汽車充電樁列為區辦實事,
不斷(duan)完(wan)善充(chong)電基礎設施網絡體系,
為(wei)居(ju)民綠(lv)色出行提供便利,
出行(xing)的(de)“踏實(shi)感”越(yue)來越(yue)強。
↓↓↓
新能源汽車的(de)車主都很難避免充電焦慮,這(zhe)一(yi)問題在農(nong)村(cun)社區(qu)尤為(wei)顯著,近年來嶗山區(qu)發展改革局(ju)積極推(tui)進充電樁建設向農(nong)村(cun)地區(qu)傾斜。
記者來到北宅街道大嶗社區。目前,整個社區三處停車場的32個公共充電樁已全部啟動,滿足了社區居民和游客的新能源汽車“出得了城、進得了村、回得了家”的邊界充電需求。
“以(yi)前村里不少(shao)村民反映說(shuo)充(chong)不上電,也有幾家做(zuo)充(chong)電樁的企(qi)業過來談(tan),都覺(jue)得在村里建樁不賺錢。前期區里組(zu)織報(bao)需求,就(jiu)報(bao)上(shang)去了(le),沒想到真建上(shang)了(le),快充慢充都有,櫻(ying)桃節的(de)時候,來摘櫻(ying)桃、吃農家宴的(de)游客順便就(jiu)充上(shang)電了(le),都說非常方便。”王德民說。
兩年來,經過嶗山區發展改革局組織多輪摸底調研,沙子口、王哥莊、北宅街道新增充電站40余處、充電樁600余個,農村社區的“續航焦慮”得到了有效緩解。
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特點就是能耗低,記者來到的大河東停車場充電站,更是將節能減排做到了極致,這是一處“光儲充放”一體化充電站,集光伏發電、梯次儲能、電動汽車充放電于一體,簡單的說,就是不僅能夠充電,還能夠發電、儲電。
充電網(wang)、微電網(wang)、儲能網(wang)一體化互(hu)聯互(hu)通,大河東(dong)停車場充電站光(guang)伏裝機容量144千瓦,年(nian)發電量約(yue)(yue)19.3萬度,可實現碳(tan)減排約(yue)(yue)150噸。配建梯(ti)次儲能(neng)電池206千瓦(wa)時(shi),儲存電量可充(chong)滿約4輛新能(neng)源車,同時(shi),這(zhe)座位于(yu)嶗山風景區沿線的充(chong)電站150個充(chong)電樁快慢充(chong)結合,滿足不(bu)同群(qun)體(ti)的充(chong)電需求(qiu)。
“7千瓦的慢充樁充滿電大概需要五六個小時,適合上山觀景的游客,爬山回來,電正好也充滿了;60千瓦的快充樁1小時就能充滿,等待時間短,適合周邊的居民臨時補電;20千瓦的智能群充樁6個為1組,可以進行負荷調度,有效降低高峰時段電網壓力。”特來電嶗山區運營經(jing)理(li)孫保晨說。
據統(tong)計,截至今年8月,全市新能源汽車總量已超過33萬輛,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45萬輛左右。面對越來越高的充電需求,嶗山區在增加公共充電樁的基礎上,還大力推行居民小區個人充電樁用電報裝“綠色通道”,供電公司與50余個小區完成簽約,預計到今年年底,居民自用樁保有量將達到2022年底的3倍以上。
“截至目前,全(quan)區已累(lei)計建成充電樁逾1.3萬個(ge),公用充電站220余處,公用樁、自用樁車樁比均居(ju)全市前列。我們將持續推進充電樁建(jian)設(she),構建(jian)布局合理(li)、高效快速的便捷(jie)快充網(wang)絡(luo),讓(rang)每位車主都能‘滿(man)電出(chu)發’。”嶗山區發(fa)展和改(gai)革局工作人員徐(xu)麗(li)介(jie)紹。(青島(dao)電(dian)視(shi)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