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規范全市住宅小區電動車的停放與充電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飛線充電”以及違規停放等安全風險,七臺河市住建、自然資源、消防等部門根據我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的現狀,在全市范圍內推動既有小區增設停放充電設施的工作。自2024年起,全市已有44個小區完成了增設工作并投入使用,共安裝了766個充電端口。
全面排查,摸清需求底數。為切實解決既有小區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充電設施不足等問題,打好推進既有小區增設設施工作基礎,開展全市既有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摸底調查工作。對全市住宅小區數量及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原配建自行車停放設施(棚、庫、場等)數量及充電設施缺口數量進行詳細統計,基本摸清電動自行車停放及充電設施需求。為后續工作打好堅實基礎。

建章立制,明確新建要求。市自然資源局印發《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規劃配建標準(試行)》。明確新建住宅小區應于地上建設電動自行車停車棚及配套設施,嚴禁建于地下和住宅樓內。并為規定了新建居住小區的電動自行車的相關配建標準,停車位面積按不小于2平方米/位,停車位數按不小于0.2位/戶配備。在文件中表明電動自行車停車位和充電設施應需要與新建居住項目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保證新建住宅小區在建成時,電動自行車和充電設施能夠使用。在文件中明確標明了停車區域應分開布置,棚內充電裝置(充電插座)不得低于電動自行車數量的50%。
扎實推進,建設充電設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對既有小區增設充電端口的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并專門召開會議,深入探討并解決增設過程中的難題和瓶頸。根據小區的實際情況和居民的需求,引入了第三方企業,在小區內建設充電車棚和電動自行車充電端口。市住建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市城市管理局積極提供協助,與充電設施的安裝運營單位緊密合作,推進安裝建設工作。對于公共空間不足,無法滿足增設和改造停放充電設施的既有小區,要求相關街道(鄉鎮)和社區(村)負責,統籌規劃并利用社區公共空間進行配建和改造。
強化管理,履行監管責任。市住建局下發《七臺河市物業管理區域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旨在進一步規范電動自行車的停放與充電管理,確保落實針對電動自行車火災等安全風險的預防措施,及時發現并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通過小區公告、社區宣傳欄以及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指導街道社區向居民普及增設充電設施的必要性及其使用方法,從而提升居民的了解程度和對項目的支持。同時,督促并指導各物業服務企業廣泛開展電動自行車安全警示教育,利用張貼標語、掛圖、上門提醒、微信、網絡平臺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提醒居民自覺規范電動車的安全停放和充電行為,幫助群眾深刻認識到電動車火災的風險,努力提升居民的安全意識。(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