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聯合公布我國首批9個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城市和30個試點項目。
試點中有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申報的“湖北省車網互動兆瓦級V2G多場景應用試點項目”,該項目正在建設中,預計今年內上線。項目建成后,新能源汽車不僅提供出行便利,還能幫你賺點外快。
實現這一切,靠的是車網互動技術,或稱為V2G(Vehicle-to-Grid)技術。
簡單來說,這種技術就是讓電動汽車不僅可以從電網充電,還能在需要時將電能反向輸送給電網,新能源汽車變成了可即插即用的“移動充電寶”。
“湖北省車網互動兆瓦級V2G多場景應用試點項目”,涵蓋南太子湖超級充換電服務中心等4個子項,覆蓋公共場站、園區和居民社區等多種應用場景,總放電功率預計達11670千瓦,可同時服務283輛V2G車輛開展反向放電活動。
類似光伏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新能源汽車向電網輸電是可以有收益的,試點項目中的江岸區御江苑等20個社區智能V2G站群建成后,以一輛續航700公里的電動汽車為例,車主在低谷時充滿電,在高峰時反向放電,每天在原地不動就能有幾十元收益。
這種技術為啥會出現?
主要是新能源汽車增長太快了,給電網帶來了巨大壓力。
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8.9%。如此規模下,新能源汽車逐步成為電力消費大戶。然而,新能源汽車充電是無序的,隨時來隨時走,電網負荷也就一會大一會小,這對喜歡穩定不喜歡波動的電網,是一個很大的負擔,調度控制非常困難,要增大電網冗余來適應的話,建設投資成本又太高了。
這時候,有人想到了,新能源汽車的電池,不就是一套儲能系統嗎?如果電池能與電網交互,那等于給電網加上了一個超大的儲能電站,車與電網的雙向能量流動,讓新能源汽車作為可移動的儲能裝置,參與削峰填谷、虛擬電廠、聚合交易等應用場景,支撐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
更重要的是,在馬上來臨的夏季,V2G技術真能幫上電網的大忙。
湖北夏季空調用電負荷超過2000萬千瓦,占到電網最大負荷的四成左右。氣溫超過35攝氏度后,溫度每升高1攝氏度,用電負荷將增加100萬千瓦以上。為了滿足夏季尖峰用電需求,整個電力系統擴容的配套投資將超數百億元。
而用電動汽車接上V2G充電樁,通過智慧配電網可以很方便地向大電網反向供電。如果同時有1萬臺電動汽車持續向電網送電,就相當于建設了一座100萬千瓦時的儲能電站,可以滿足100萬臺1匹空調1小時的用電需求。
由于這項技術的意義重大,國家已出臺鼓勵政策,2024年9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共同發布《關于推動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有序充電,擴大雙向充放電(V2G)項目規模,豐富車網互動應用場景,以城市為主體完善規模化、可持續的車網互動政策機制,以V2G項目為主體探索技術先進、模式清晰、可復制推廣的商業模式,力爭以市場化機制引導車網互動規模化發展。
這一技術的前景,還意味著一個巨大的市場,讓很多城市動心,紛紛行動起來。5月13日,廣州召開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城市建設啟動會,未來3年,廣州市每年針對車網互動試點的專項財政支持力度可達2000萬元。
湖北在技術探索方面更積極穩妥。今年2月26日,國網湖北電科院通過虛擬電廠聚合充電樁的負荷,試驗調節電網頻率。這是全國首個由虛擬電廠參與調頻的車網互動系統。目前,該技術正在全省115個國網充電站推廣應用。
當然,這一技術還在起步階段,湖北車網互動目前還有局限性,未來,依托示范項目,湖北將逐步驗證兆瓦級動態功率分配、120千瓦大功率V2G、整站常態化參與電網調頻、孤島離網運行、儲能系統黑啟動支持等先進技術的可靠性、實效性,實現電動汽車多維度支持電網運行。(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