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白蕉鎮昭信村,魚塘養殖戶輕點手機,新安裝的智能化增氧機即刻運轉。作為“中國海鱸之鄉”,電氣化設備在白蕉鎮養殖戶中廣泛應用,搭配冷鏈物流的智能溫控系統,讓鮮活的白蕉海鱸快速運往全國市場。南方電網廣東珠海斗門供電局根據每個魚塘的實際需求,定制“一塘一策”用電方案,實時監測養殖集中區電力負荷,并通過建設雙回路供電、新增變壓器,全方位提升養殖戶用電體驗和可靠性。
不止于水產養殖等農業領域,在工業領域等不同領域,廣東電網也在加快推動鄉村電氣化。2024年,廣東電網公司與50多個屬地政府簽署新時代鄉村電氣化示范合作共建框架協議,圍繞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創建,提風貌、興產業、聚合力,推動農村生產生活現代化,全年共計投入約13億元高標準建成362個新時代電氣化村。
助力“全電民宿”新潮流
引領鄉村低碳發展
端午假期,惠州博羅縣文旅消費熱浪奔涌,據不完全統計,5月31日至6月2日,該縣接待游客12.0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總收入6129.9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50.58%和58.52%,客流量與消費力呈現“雙躍升”態勢,勾勒出鄉村旅游的蓬勃圖景。
在博羅福田鎮徐田村,由南方電網廣東惠州博羅供電局助力打造的“全電民宿”,以創新“零碳”居住體驗吸引眾多游客慕名打卡。這座由古舊民宿改造的綠色空間,巧妙融合民宿、電網、光伏、儲能、充電樁等多元元素,實現烹飪、照明、溫控全流程電氣化,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34噸。
“游客都說住在光伏房里特別新奇!”在福田鎮蘭門田園康養生態旅游區,運營負責人苗俊峰指著身旁的精致小樓,向博羅供電局運維人員感慨道,“‘全電民宿’不僅讓運營成本降下來,更成了咱們旅游區的特色招牌。”據介紹,該民宿通過光伏供電、儲能調峰的智慧用能模式,既保障了用電可靠性,又以“低碳旅居”概念形成差異化競爭力,成為生態旅游區的綠色名片。

據悉,近年來,博羅供電局聚焦以民宿為代表的文旅產業集群,打出“電網升級+綠色用能+服務創新”組合拳,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向鄉村末梢延伸,累計建成充電站36座、充電樁361條,實現全縣17個鎮(街道)充電樁、站全覆蓋,并推動建設惠州首個鄉村振興智慧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助力“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加速度。
精準布局充電設施
滿足綠色出行需求
端午假期,南澳島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感受海島的節日氛圍與自然美景,接待入島游客超過10萬人,同比增加超過5%。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綠色出行成為新趨勢。南方電網廣東汕頭南澳供電局堅持“滿足需求、適度超前”工作思路,完成海島46個村(社區)充電基礎設施“全島通”建設,將充電站建到景區、民宿旁,為新能源車提供便捷高效的充電服務。
“以前總擔心海島充電樁少,來了才發現每個景點附近都有充電樁,充電特別方便。”從廣州前來南澳島游玩的王先生說。截至目前,汕頭南澳供電局堅持“滿足需求、適度超前”工作思路,完成海島46個村(社區)充電基礎設施“全島通”建設,實現“三鎮兩管委”全覆蓋。
汕頭供電局立足服務地方發展,在縣鎮村的廣闊天地里先行先試,主動融入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大局,賦能“百千萬工程”。近日,2025年廣東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會在廣州召開,對在推進“百千萬工程”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給予通報表揚。其中,汕頭潮南供電局榮獲“表現突出集體”,汕頭潮陽供電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林望青榮獲“表現突出個人”。這不僅是該局主動融入和服務廣東省“百千萬工程”的有力印證,更彰顯了“電力先行”的企業擔當。
電力賦能農業生產
助力茶香飄遠方
蟬鳴陣陣,夏意正濃,走進茂名高州新垌鎮的茶園,這里層層疊疊的茶樹郁郁蔥蔥,茶農們穿梭其間,嫻熟地采摘著鮮嫩的茶葉。不遠處的加工車間內,炒茶機、烘干機轟鳴運轉,一幅繁忙而有序的茶葉生產圖景躍然眼前。
茶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穩定的電力保障,針對“新垌茶”生產用電集中、負荷多變的特點,南方電網廣東茂名高州供電局以鄉村電氣化建設為抓手,為“新垌茶”產業發展提供堅實電力支撐。
“我們全面升級供電設施,優化網架結構,提前拆分擴容茶園用電臺區。”南方電網廣東茂名高州供電局新垌供電所所長香毅勇介紹。為滿足茶企生產用電需求,茂名高州供電局開展實地調研,制定精細的規劃方案,新建10千伏線路8.0千米,新增變壓器20臺,總容量達8390千伏安。
電力設施的全面升級,為茶企生產裝上強勁電力“引擎”。“以前炒茶最怕電壓不穩,炒出來的茶葉容易焦邊,用電受限也不敢擴大生產規模。現在供電所幫我們改造線路后,生產特別順暢。”高州市新垌出水窿茶廠負責人鄧鉅鋒感慨道,如今,該廠生產高峰期每天加工鮮葉2000多斤,年產優質綠茶3.6萬斤,年產值突破1000萬元,茶葉品質與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
“電”亮縣域產業,“電”亮鄉村新未來。2025年,廣東電網將繼續高規格助力區域協調發展,持續深入推進新時代鄉村電氣化建設,力爭至年底累計打造不少于1000個新時代電氣化村,助力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