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日前正式公布。其中提出,2025年力爭實現全年汽車銷量3230萬輛左右,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左右。分析人士認為,近期一系列政策措施出臺,有利于推動汽車行業回歸以技術創新和產品品質為核心的競爭模式,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2025年力爭實現汽車銷量323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兩成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產業鏈長、涉及面廣、帶動性強,發揮著工業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作用。我國汽車產業連續3年實現穩定增長,2024年汽車銷售完成3143.6萬輛、同比增長4.5%,為宏觀經濟增長貢獻了重要力量。
對于2025-2026年汽車行業穩增長主要目標,《工作方案》提出,2025年,力爭實現全年汽車銷量323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55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20%;汽車出口保持穩定增長;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左右。2026年,行業運行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產業規模和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工作方案》準確把握國內國際經濟、產業發展趨勢,深入研究有利和不利因素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提出以上目標,是科學合理和能夠實現的。
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獲悉,今年1-8月份,我國汽車產銷量首次雙雙邁過2000萬輛大關,產銷分別完成2105.1萬輛和2112.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7%和12.6%。其中,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5.5%。
“我們認為,《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汽車行業應在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中實現穩健發展的政策導向,為2025至2026年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國泰海通證券研究員劉一鳴認為,在工信部與中汽協提出“反內卷”倡議、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基礎上,《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汽車行業應通過優化管理政策、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的政策導向,為2025-2026年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預計2026年全年乘用車同比增長率有望達5%,存量市場背景下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再提規范汽車產業競爭秩序落實支付賬期承諾
具體措施方面,《工作方案》從擴大國內消費、提升供給質量、優化發展環境、深化開放合作等4個維度,提出了加快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拓展、進一步加大力度促進汽車消費、推動智能網聯技術產業化應用等15條工作舉措,以及加強統籌協調、強化運行監測、加強人才培養等3條保障措施,相關的細化措施60余項。
比如,“加快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拓展”部分,提出了加力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制定促進換電模式發展指導意見、深化新能源車險改革和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等7項細化措施;“提升汽車出口金融服務水平”部分提出了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信貸產品支持、支持金融機構為汽車產業鏈企業提供全球資金管理產品、鼓勵保險機構優化汽車出口信用保險業務和服務等3項細化舉措。
值得一提的是,為保障汽車產業發展目標達成,針對性政策措施本月連續出臺。9月15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汽車整車企業供應商賬款支付規范倡議》,東風汽車、賽力斯、奇瑞集團、上汽集團和長安汽車等多家車企隨即響應倡議。業界普遍認為,近期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利于推動汽車行業回歸以技術創新和產品品質為核心的競爭模式,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本月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3個月的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專項整治行動。此次《工作方案》中也提到,將進一步規范汽車產業競爭秩序,加強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督促重點車企落實好支付賬期承諾等。
受多重政策利好疊加帶動,15日汽車整車和汽車零部件板塊持續拉升,截至收盤,朗博科技、迪生力、征和工業、無錫振華等漲停。
東方證券研報認為,步入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高競爭力新車產品持續推出,價格戰逐漸被叫停。從競爭格局來看,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繼續擴大,建議關注產品力強、出海推進順利、供應穩定性強的企業。(新華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