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銅陵市郊區老洲鎮的一處不起眼角落里,藏著一個讓周邊居民連連稱贊的“便民寶藏”——二輕小區改造期間搭建的充電站。雖規模不大,卻精準戳中了群眾“停車難、充電煩”的痛點,成為基層治理中“小設施服務大民生”的生動縮影。
截洪渠建箱涵,停車從此有了“專屬位”
“以前想在小區附近找個停車位,得繞著街區轉好幾圈,現在出門走幾步就能停,太方便了!”家住二輕小區的居民王師傅,提起家門口的充電站,語氣里滿是滿意。二輕小區周邊老舊街區密集,停車位長期“僧多粥少”,尤其是早晚高峰,居民停車常常“一位難求”。據鎮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充電站的停車位,是巧用現有設施、改造升級的“智慧結晶”:通過專業設計建設箱涵結構,在保障截洪、排水功能不受影響的前提下,于箱涵頂部平整區域規劃出停車空間,真正實現了“功能不打折、空間再利用”。
如今,這片依托箱涵打造的停車場,可同時容納6輛汽車停放,不僅緩解了二輕小區的停車壓力,還輻射周邊3個老舊小區,讓居民徹底告別了“搶車位”的焦慮。

城管執法+規范引導,停車秩序“井井有條”
“以前有的車亂停,連人行道都占了,走路得繞著走,現在不僅劃了線,還有人管,再也沒見過亂停車的情況。”居民李阿姨的感受,道出了充電站停車秩序的變化。在解決“有位停”的同時,老洲鎮更注重“有序停”,通過“嚴格執法+規范引導”雙管齊下,讓停車場始終保持整潔有序。
一方面,停車場入口處張貼了清晰的《停車管理須知》,明確“充電車輛優先停放”“臨時停車不超過2小時”等規則;另一方面,鎮城管中隊將這片停車場納入日常巡查范圍,每天安排隊員值守,對“壓線停車”“占用消防通道”“長時間占位不充電”等行為及時勸阻,對拒不整改的車輛依法依規處理。
汽車+電瓶車雙樁覆蓋,新能源車主“不再犯愁”
“最滿意的就是這里可以充電,以前給汽車充電得跑老遠,現在來這兒就可以充上電,買個菜還能順便把電瓶車充好,太省心了。”正在充電的陳先生,道出了充電站的另一大“亮點”——不僅能停車,還能同時滿足“汽車充電”和“電瓶車充電”的需求。
自充電站投用以來,平均每天有8-10輛新能源汽車、20余輛電瓶車在此充電,不僅解決了周邊居民的“充電難”問題,還減少了電瓶車充電的安全風險。
從“截洪渠建箱涵拓空間”的創新改造,到“嚴管善治”的秩序維護,再到“雙樁覆蓋”的充電服務,這個小小的充電站,沒有宏大的規模,卻用“接地氣”的設計,精準解決了群眾的急難愁盼。未來,老洲鎮將根據居民需求,進一步優化充電站的服務,讓“便民”的溫度傳遞到更多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