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1月2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較2023年提升1.2個百分點,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40.5萬億元,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4.7%,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四成。
張云明介紹,過去十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從萬輛級跨越到千萬輛級,產品出口到70多個國家和地區,占世界比重超六成,成為中國制造的一張“亮麗名片”。“具體到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的新成效可概括為‘一個突破、三項提升’。”張云明表示。
“一個突破”,是指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邁上千萬輛級臺階,分別達到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在汽車新車總銷量中的占比達到40.9%,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
“三項提升”是指產品性能、產業體系、使用便利性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產品性能方面,車輛平均續航里程接近500公里,智能輔助駕駛、人機交互技術的快速進步讓開車變得更加輕松有趣,主動懸架、智慧燈光系統等配置從高檔車向大眾用車普及,新能源汽車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購車“首選”。
產業體系方面,建成了涵蓋基礎材料、零部件、整車、制造裝備等全鏈條、完備高效的產業體系,向全球供應了70%的電池材料、60%的動力電池。
使用便利性方面,以充電服務為例,我國已建成充電樁1281.8萬個、換電站4443座,形成全球最大規模充電網絡,15分鐘充電80%的快充技術實現量產應用。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國內競爭加劇、國際貿易壁壘高企等新形勢新挑戰”。張云明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針對性采取措施,努力保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是加強企業技術創新。深入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加快突破新體系電池等關鍵核心技術。
二是加大市場推廣力度。落實好汽車以舊換新、新能源汽車車購稅減免等優惠政策,積極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制定促進換電模式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力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深化重點領域推廣應用。
三是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優化“雙積分”管理政策,探索開展汽車碳排放、汽車動力蓄電池碳足跡管理,推動核算標準和結果的國際互認。
四是著力優化產業生態。研究開展整車企業集團化管理,支持優勢企業提質增效做優做強。規范市場競爭秩序,不斷優化產業生態。
此前,2025年一開年,新一輪利好政策集中釋放,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注入了強勁動力,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有望繼續保持平穩增長。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的《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指出,要擴大汽車報廢更新的補貼范圍,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的更新補貼標準,平均每輛車補貼金額將從6萬元增加至8萬元。財政部還發文明確政府采購要求,規定年度公務用車采購總量中新能源汽車占比原則上不低于30%。
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在《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整體預測報告》發布時表示,汽車產業!2025年共有五大有利因素,分別為宏觀政策活力加速釋放;“兩新”政策持續發揮作用;新能源免購置稅政策延續;海外市場空間持續擴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
中汽協預測,2025年中國汽車總銷量為3290萬輛,同比增長4.7%。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600萬輛,同比增長24.4%;出口銷量為620萬輛,同比增長5.8%。(綜合)